距离2022年春节越来越近了,为了加强疫情防控,北京、河南、江苏等地已经在近期提出了“非必要不返乡”的建议,鼓励大家就地过年。
为了能让民众在当地安心过年,近期不少城市送出了就地过年“大礼包”,快来看看有你所在的城市吗?
福建厦门:
集美区出台《关于做好2022年度春节期间支持企业稳岗增产工作的通知》,2022年春节稳岗增产政策在2021年的政策基础上进行了“加码升级”,企业员工留厦生活补贴由1500元/人最高提升至2000元/人,区财政资金保障力度由5000万元提高至7000万元。经测算,符合条件的企业预计有500多家,5万余名员工可以享受到补贴资金。
安徽合肥:
发布《2022年春节期间稳岗留工专项行动计划》,宣布将开展“留肥红包”派送行动和开展“共享用工”余缺调剂行动。按照规定,向2022年1月26日至2022年2月9日期间留肥,在合肥市重点用工企业、重大建设项目企业、规上工业企业和规上服务业企业工作,且在肥缴纳社会保险的非安徽省户籍员工发放“留肥红包”,发放标准为每人1000元。
同时,合肥市鼓励企业开展共享用工余缺调剂。积极引导外地员工留肥,并为留肥外地员工提供合适工作岗位,鼓励自身缺乏工作岗位的企业通过“共享用工”模式,积极主动联系其他有岗位余缺的企业,进行员工输送。对春节期间开展共享用工7天及以上的输送企业,按每人700元标准,给予输送企业一次性补助,单个企业补助上限为40万元。
安徽芜湖:
1月10日,安徽芜湖发布《芜湖市“百分之一工作法”2022年春节期间稳生产稳就业专项行动措施》。对春节期间连续生产工业企业给予补贴,2022年1月31日至2月6日日均用电量达到2021年12月日均用电量规模70%以上的工业企业,根据实际在岗生产的职工人数、天数,按照100元/天每人的标准给予补贴,每户企业奖励最高不超过30万元;
对非芜湖市户籍留芜过春节的员工,按照200元/人的标准给予过节补贴,每户企业补贴最高不超过20万元;支持重点项目春节期间不停工,对2022年1月31日至2月15日不停工且现场施工日均人数50人以上(含)的项目给予补贴,其中:2022年1月31日至2月6日不停工的项目,按照实际施工情况给予100元/天每人补贴;2022年2月7日至2月15日不停工的项目,按照实际施工情况给予50元/天每人补贴;春节期间公共交通实行免费。
浙江宁波:
对2022年1月26日至2月10日期间在宁波市规上工业企业、限上服务业企业(不含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)和重大项目施工企业一线生产岗位工作,且2021年12月在甬缴纳社会保险的非宁波市户籍员工给予专项补贴,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天100元,每人最高不超过500元。
此外,多地还推出了稳岗补贴、技能培训补贴、租房补贴、困难补贴等。
在江苏,无锡滨湖区发布了《滨湖区关于鼓励企业留工稳产暖心过年的通知》,对春节期间部分符合条件用于安排外地职工住宿的企业,可减免1个月房租。
江阴市发布“澄意十条”,对2月1日至3月2日企业新招录首次来澄就业员工并连续参加社会保险3个月及以上的,每招录1人给予企业1000元交通补贴,每户企业最高补贴10万元。
在鼓励企业稳岗留人方面,浙江温州提出支持企业采取适当发放留岗补贴等方式,吸引外地员工留温过年,对于企业留温过年员工人数50人以上的、100人以上的,分别给予企业5万元、10万元留岗补助。另外,温州市还鼓励企业推行员工弹性休假、错时休假。
为了能让民众在当地安心过年,除了红包之外,多个城市还发放春节消费券、提供免费流量和门票等福利。
湖南长沙:
为租住在县(区)政投产权公共租赁住房的非湖南省籍留县(区)过年人员免除1个月相应租金。
广东佛山:
为鼓励异地务工人员留在佛山过年,形成“五大礼包”“五大政策”:派发1000万元现金红包,提供10000人次新春义剪服务,推动超6000家商户参与促销活动;派发10万张热门景点门票;发放10000张电影套票;派发超10000份年货慰问包,为坚守岗位的广大员工送上1000盆菜;还为佛山新增员工和共享用工提供500至800元不等的补贴。
浙江杭州:
对于就地过年的人员来说,相比2021年提供的每人1000元现金红包,今年的留杭补贴将以消费券形式发放。
一是抵扣券,按每人500元一次性发放。每人发放20张,每张面额25元,消费每满50元抵用一张;
二是现金券,以领红包形式发放,面额为5元至500元不等。
浙江金华:
于1月20日至3月19日期间发放总价值3亿元消费券。
浙江绍兴:
明确将发放5亿元消费券,进一步提振消费。
浙江义乌:
春节期间,全市所有停车场免收停车费、市内公交车免费乘坐、A级景区免门票开放。当地移动公司、电信公司、联通公司将为在义人员提供每人20G的免费流量包。
上面各地“稳岗”大礼包都需要个人有缴纳社保才可领取,企业或个人想要代缴社保可以找今元人才公司合作,公司围绕业务线上化、产品数字化、数据智能化,全面满足企业规模化与个性化需求,在带来全新价值和创新体验的同时,赋能人力资源全产业共同发展。